拼音 | Lǐ Yú Dǎn |
出处 | 《日华子本草》 |
来源 | 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腊月采取,阴干。 |
性味 | 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甘。" ②《纲目》:"甘,平。" ③《医林纂要》:"苦甘,寒。" |
功能主治 | 泻火。治喉痹,目翳,白秃疮。 ①《医林纂要》:"缓肝,平相火,专治喉痹。" ②《本草再新》:"凉心泻火,治耳聋目翳。"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白秃疮之涂布剂。" |
复方 | 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服少许,点患处,病深则水调灌之。(《灵苑方》)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拼音 | Lǐ Yú Dǎn |
英文名 | Northern snakehead gallbladder |
别名 | 蠡鱼胆、乌鳢胆 |
出处 | 出自《日华子本草》。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囊。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 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出胆囊,鲜用或阴干。 |
原形态 | 乌鳢,体圆呈棒状。体长为头长的3.2-3.7倍;为体高的4.5-4.8倍。头略扁平,其背部有许多小感觉孔。吻长圆形。口裂大。两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有时还间杂大型牙齿。鳃裂大,鳃耙10-13。背鳍47-52,臀鳍31-33,侧线鳞60-61。尾鳍圆形。体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八字形排列的黑色条纹。头侧有两条纵行黑条纹。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乌鳢属肉食性凶猛鱼类。栖息于水草茂盛处沁底的水域,对水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一冬龄鱼体长可达25cm。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
性味 | 味甘;甘;性寒 |
归经 | 肺;肝经 |
功能主治 | 泻火;解毒。主喉痹;目翳;砂眼;白秃疮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点眼,研末吹喉。内服:水调灌少许。 |
复方 | 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未,每服少许,点患处。病深则水调灌之。(《灵苑方》) |
摘录 | 《中华本草》 |
植物提取物百科 全球最大的植物提取物中文网 stephenture@qq.com
Copyright © 2020-2024 zwwiki.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注回复 :提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