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能不能喝金银花茶
金银花茶可以在冬天喝,不过金银花茶属凉性,不适合长期饮用。
冬季虽寒冷,但是大家穿衣较多、通风不畅,热邪不易散出,因此多为风热型感冒。金银花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清心胃热毒,尤为适合。
金银花是中药汤剂中重要的一味清热解毒药,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食疗茶,用于日常保健。冬日,抓一些金银花当茶叶泡着喝,就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作用。
如果同时配伍一些可以冲水的中药,就可以更好地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了。例如金银花、菊花、代代花、玫瑰花、合欢花各取10克,加冰糖少许代茶饮,除了清热解毒,还可以养颜美容,适合于年轻女性。还可以取金银花30克、陈皮20克、山楂20克、桔梗10克,或者金银花2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陈皮10克,加冰糖少许代茶饮,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人服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毒、预防咳嗽等作用。
中药可以凉着喝吗?
因为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再服用另一半。
在中医中,中药的服用方法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冷服。中药煎剂是冷服或热服应根据病情、药性、季节、以及体质等多方面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属于温中散寒、补益虚弱的药剂,即用于治疗脏腑虚寒、体质虚弱的温热药及补药,应趁热或将药温热后服用。如艾附暖宫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四逆汤、小建中汤及附子、甘姜、肉桂、小茴香、人参、杜仲、鹿茸、狗脊等中药均宜温热服用,这样能更好的增强这些方药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而热服是指将煎得的中药汤剂趁热服,急症用药,寒症用药宜热服;发汗解表必须热服,服药后加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发汗;真热假寒,宜寒药热服。冷服则是完全放凉了药再服用,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服药均宜冷服;热症用寒药也可冷服;真寒假热,宜热药冷服。所以不要轻易忽视需要冷服的药。
有人说上火后可吃寒凉的清热,可脾胃湿热就不能吃寒凉的,为什么?
在人们的印象中,火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向上、炎热的。人体位于上面的部位的一些异常表现,如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眼红(黄)目赤等疾病或者症状,通常会被人们认为是“上火”了。
上火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就连小孩子出现牙龈肿痛的时候,都会说“我是不是上火了”;经常熬夜的人,由于抵抗力下降,导致口唇长疱疹,也在“上火”的范围,等等,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上火的概念太笼统,不利于了解疾病的本来面目,以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理论认为,上火是由热、毒等引起,常采用“寒凉”的、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在现代医学看来,这些都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科学的理论依据。有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甚至能够引起肝肾的损害,要引起重视并谨慎使用。
人们说的脾胃湿热,也包括很多种疾病。比如说,肝炎认为是肝胆湿热;有些肠道疾病,比如说细菌性痢疾,也被认为是湿热,常采用化湿或者燥湿、健脾胃、清热解毒等方法治疗。
在对待热、毒、上火的概念上,中医显得比较模棱两可,有时还会自相矛盾。不过,中医的一套说辞,自有其解释或者自圆其说的办法。
他们认为,湿热和单纯的热是不一样的。由于湿与寒又有一定的关系,会使用一些带有温热性质的中药,配在一些寒凉药物中间,目的在于调和各种药性之间的相互影响。
不过,对于以上所说的各种疾病,现代医学都有一些特定的治疗办法。针对病因治疗,无论是中医理论,还是西医,显然是共通的。
口舌生疮这种上火,一般可能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或者缺乏维生素等引起。有一些肠道病毒,如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也会引起口唇疱疹、溃疡,以及疱疹性咽峡炎,等等。
这种情况,就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疾病的流行季节,和一些疾病的特异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诊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咽喉肿痛咽喉肿痛,也包括扁桃体肿大。很多疾病可以导致这些表现,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普通感冒引起的单纯性扁桃体肿大,以及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化脓,等等。
如果是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一般来说不需要特别的治疗也能自愈。但是,症状明显的时候,可以针对疼痛和发热,采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如果是化脓引起的,则要针对病原菌进行抗感染治疗。
肝胆湿热由各种肝炎病毒(如甲、乙、丙、戊肝病毒)导致的眼黄、尿黄、皮肤黄、舌苔黄等症状,被认为是肝胆湿热,通常采用祛湿、清热、解毒等中药,其实这并没有涉及到病原学治疗。
对于甲肝和戊肝来说,往往通过休息、保肝、退黄等治疗,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乙肝和丙肝引起的,则需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才能有效果。
至于胆结石、胆囊炎,或者胆管炎,则可能是更为严重的疾病,在抗感染、利胆和溶石等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够解决问题。
脾胃湿热伴有发热、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所谓的脾胃湿热症状,多为肠道感染导致。一部分是由于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也有一部分跟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针对细菌感染而使用的抗生素治疗,能够对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相比化湿、健脾胃、清热解毒等中药治疗,针对性更强,还能够预防一些感染性肠道疾病的传播。
同时,更应该注意,在合并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要加强补液治疗,以及预防电解质质紊乱等并发症。
龙大夫的温馨提醒日常生活中,上火和脾胃湿热这样的概念,对于理解疾病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对应到相应的病因。有时候,往往盲目的去湿热和健脾胃,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笼统地使用寒凉或者温热的药物去治疗,只是人们的想当然。
在没有认识疾病本源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是一种权衡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医学的发展,已经认识到了很多症状,是由某些特定的疾病引起。所以针对病因治疗,才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
我是热爱科普的龙大夫,想了解更多的感染科和肝病知识,请关注我!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
导致脾胃湿热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类:第一:外邪入侵由于体内外邪入侵,湿邪或者是燥邪就容易进入身体中侵犯我们的脾胃,而湿邪最容易伤害的就是我们的脾脏,而燥热最容易伤害我们的肠胃。外感风寒和内蕴的湿气结合之后就容易出现湿热的情况,会导致肺部也受到影响,出现胸闷咳嗽的情况。第二:饮食不科学研究发现,平时饮食无节制是导致脾胃受伤最常见的原因。在我国的很多中医名著中都有记载,就是饮食加倍,对于脾胃的伤害也在加倍。日常如果爱喝酒,饮食吃太饱或者是吃的食谱上过于的油腻以及不干净,还有饮食没有规律,这些都容易损伤我们的脾胃,导致出现气滞以及食滞的情况。而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身体出现化热的情况,这就导致出现湿热的问题了。酒本身就是属于气热同时质地也是属于潮湿的,如果身体出现了气滞的情况就会导致体内水湿之气的加剧,这样生湿助热,很多饮食不科学的行为都会导致脾胃湿热的情况出现。第三:心情问题心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如果心情不好,那么会导致忧思郁结在心中,这样身体也会越来越差。过度的忧虑会导致心情不好,这就严重影响了肝脏的疏泄功能。而肝脏的疏泄功能是调节脾气运化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肝脏以及脾胃失去了调节,那么体内的气机就会不通畅,这样肠胃功能就会下降,这样体内就容易出现湿热的情况了。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