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是什么样的草药呢?
板蓝根是什么样的草药呢?
板蓝根是中药名,它指的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菘蓝又叫大青,原产欧洲,我国大部分地方有栽培,也有逸为野生的。
一,板蓝根(菘蓝)的外形特征:
1,生性:板蓝根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最高达一百二十公分;根膨大成棒状块根;茎干直立,绿色,稍有四棱,带有白粉霜,上部多分叉。
2,叶子:基部生长的叶子像莲座状,有叶柄;叶片常倒披针形,长约十公分,蓝绿色,肥厚,叶边全缘或有波状齿;茎干上生长的叶无柄,叶片披针形,长五公分左右,表面有白霜,叶边全缘。
3,花:总状花序,花朵小型,萼片四个,开展,浅黄色,花瓣四个,全缘,黄色;花柄细,开花后下弯,长约六毫米。
4,果实:角果短,下垂,扁平,长圆形,边有翅;种子长圆形,浅褐色。
二,板蓝根(菘蓝)的药用价值
根(板蓝根)、叶(大青叶)都可药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止痛等功效,可治疗急性扁桃腺炎、丹毒、咽喉肿痛、肝炎等多种疾病。药用时请遵医嘱。叶可提取蓝色染料;种子榨油可工业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瘟毒发斑,发热头痫,大头瘟,喉痹等热毒疾病。
夏枯草和益母草是一种草药吗?
夏枯草和益母草不是一种草药,而且两者的药效与功能主治也相差甚远,以下分别介绍:
夏枯草,是唇形科植物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作用。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腺增生、结节甲状腺肿、乳房胀痛、高血压等。
1、夏枯草配菊花、桑叶等可清肝明目,用于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头痛、头晕。
2、夏枯草配玄参、贝母、牡蛎等,可软坚散结。
3、夏枯草配猫爪草、黄豆等,可辅助治疗双叶甲状腺肿、甲亢等。
4、夏枯草配罗布麻、钩藤、泽泻等,用于高血压症。
5、夏枯草配赭石、法半夏、车前草等,可平肝潜阳,清热利尿。用于眩晕症。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是中医妇科的常用中药。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釆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益母草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作用。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等。
1、益母草配白茅根、泽兰等,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2、益母草配当归、川芎等,用于产后逐瘀。
现代研究发现,益母草的有效成分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能收缩子宫,因此,孕期要忌用益母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晒干使用。其味辛、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临床用来治疗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一起使用。如果清肝兼养肝,可配当归、枸杞子;与贝母、香附等药配合可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与蒲公英同用可散结消肿治疗乳痈肿痛。现代药理药理研究发现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降血压作用。
益母草又名茺蔚、坤草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夏季开花,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现代研究总结出益母草的四大作用:1、收缩子宫的作用2、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此外,益母草还有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等作用。3、具有改善冠脉循环和保护心脏的作用。4、能显著增加冠脉流量及相当显著地减慢心率。另外益母草因含有硒、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如硒具有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缓和动脉粥样硬化之发生以及提高肌体防御疾病功能之作用;锰能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及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对男性而言益母草可以活血化淤,利水消肿,对于血淤小便不利有一定的帮助。
由此可见夏枯草和益母草是完全不同的药材,不能混淆使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