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劳是什么药材(芎劳中药的别名)
芎劳中药的别名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茎。为四川特产药材。主产于四川的灌县、崇庆、温江,此外云南、湖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等省亦有出产,系人工栽培。五月下旬采挖,去茎叶,烘干,除去须根,用时润透切片。生用或酒炒、麸炒。
【别名】芎劳,九元蠢,山鞠芎,山鞠穷,胡劵,马衔芎劳,雀脑,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西川芎,小叶川芎,香果,芎穷,穹穷,云芎,坝芎,芎翦,营劳,鞠劳,江蓠,江离,芎費,芎,蕲苣,蘼芜(苗族名)。
芎是什么中药
1.科属不同
川芎,又名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雀脑芎、京芎等,是伞形目,伞形科,藁本属的一种中药植物。
白芷,又名川白芷、芳香 , 为伞形目,伞形科,当归属的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不同
川芎,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幼果两侧扁压;背棱槽内油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白芷,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5米。根粗大,直生,有时有数条支根。茎粗大,近于圆柱形,基部粗约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红色,基部光滑无毛,近花序处有短柔毛。茎下部的叶大;叶柄长,墓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为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基部下延成小柄;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状苞片,小总苞14~16片,狭披针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内弯曲;雄蕊5,花丝细长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黄白色或白色。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分果具5果棱,侧棱成翅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芎药是什么药
鹅脚板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分布于西南、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那么,鹅脚板的别名有哪些?
鹅脚板的别名有骚羊古、瘙疡股、苦爹菜、蛇倒退、铁铲头、三脚蛤蟆、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羊膻草、蛇咬草、六月寒、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八月白、金锁匙、土人参、茴芹、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肚寒药等。
鹅脚板为多年生草本,高达2m。通常为须根,稀为圆锥状根。茎直立,有条纹,被柔毛,中上部分枝。叶异形;基生叶有长柄,包括叶鞘长2-13cm;叶片三出分裂,裂片卵开圆形,两侧的裂片基部偏斜,顶端裂片基部心形或楔形,长1.5-4cm,宽1-3cm;茎中、下部叶片三出分裂或羽状分裂,茎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具叶鞘,叶片羽状分裂或3裂,裂片披针形,全部叶片边缘有锯齿。
通常无总苞,稀1-5;伞辐6-15(-30),长1-4cm;小总苞片1-8,短于花柄;小伞花序有花6-20,花柄不等长;花瓣倒卵形,白色,先端凹陷,基部楔形,小舌片背面被毛;花柱基圆柱形,花柱长为花柱基的2-3倍,幼果期直立,以后向两侧弯曲。成熟果实卵球形,果棱线形;每棱槽内有油管2-3,合生面油管4-6。花果期5-10月。
中药叫什么
随着17—18世纪我国西学东渐速度的加快,西方医药输入日益增多。由于中西药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为便于区分,人们逐渐把中国传统药物称为“中药”。
如,在清代末期“医士”考试试卷中出现过“中药”称谓;近代名医张锡纯10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提出了“中药”与“西药”的概念及其二者差异。云:“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由此可见,“中药”一词在20世纪初正式开始启用,成为我国传统药物的称谓;然而,广泛使用“中药”一词则较晚。
在1950年之前,中医学校的教科书中和出版的药学书籍中罕有“中药”一词作为书名、学科名或机构名称。
直到1950年以后,“中药”一词才大量出现在行政机构、学校、书籍、团体和会议的名称上,一直沿用至今
川芎中药别名叫什么
不是,芹菜是蔬菜,川芎是一味中药植物。
芹菜:属伞形科植物。
有水芹、旱芹两种,功能相近,药用以旱芹为佳。
旱芹香气较浓,又名香芹。
别名芹、早芹、香芹、蒲芹、药芹菜、野芫荽,为伞形科芹属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带,世界各国已普遍栽培。
川芎:多年生草本,高40至60厘米。
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
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
为著名栽培中药材,未见野生。
中药苦参别名
说文解字
骨,古忽切,肉之核也。从冎有肉。凡骨之属皆从骨
说文解字注
(骨)肉之核也。西部而:核,实也。肉中骨曰核。蔡邕注典引曰:肴核,食也。肉曰肴,骨曰核。周礼:丘陵,其植物宜覆物。注云:核物,梅李之属。小雅:殽核维旅。笺云:豆实菹醢也。笾实有桃梅之属。按核、核古今字,故周礼经文作核,注文作核,古本皆如是。
诗殽核,蔡邕所据鲁诗作肴核。梅李谓之核者,亦肉中有骨也。从冎有肉。去肉为冎,在肉中为骨。古忽切。十五部。凡骨之属皆从骨。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韵会】古忽切【集韵】吉忽切,音汨。【说文】肉之核也。释名骨,滑也。骨坚而滑也。【灵枢经】肾主骨,张筋化髓干,以立身。【周礼·天官·疾医】以酸养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谓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淸而散。属地,浊而聚。
又牲骨。【礼·祭统】凡为俎者,以骨为主。【仪礼·乡射礼注】以骨名肉,骨贵也[1]。
又姓。隋书·骨仪传骨仪,京兆长安人[1]。
又【唐书·东夷传】新罗,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
又苦骨,苦参别名。
又多骨,白荳别名。见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