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品安全怎么控制?
1。农产品包装 指农产品分等、分级、分类后,实施装箱,装盒、装袋、包裹等活动过程和结果,其中也包括对农产品的清洗、分割、冷冻等活动。 2。农产品标识:指用来表达农产品生产信息、质量安全信息和消费信息的所有表示行为和结果的总称,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图案及相关说明物进行表达和标示。
3。保质期:指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消费品质的最长时限或者允许销售的终止日期。 4。标注:指用来表达标识内容和要求的活动过程和行为结果 5。保鲜剂:指保持农产品新鲜品质,减少流通损失,延长贮存时间的物质。
6。防腐剂:指防止农产品腐烂变质的物质。 7。添加剂:指为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加工工艺需要加入的物质。 8。强制性技术规范:指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要求。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国家将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9。农业转基因生物: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10。动植物检疫:指法定的检疫机关(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对植物及其产品的疫病、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检疫检验和监督处理,以防止危害动植物的疫病、害虫、杂草传播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一、源头抓起,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现实条件下,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影响,全面推进无公害生 产是困难的。可以从产地生态环境较好、农民素质相对较高、农产品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先行一步,建立稳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奠定无公害 农产品开发的生产基础。
没有这个生产基础,今天东抓一片,明天西抓一片,无公害农 产品就没有质量上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追溯性。 二、把好化肥、农药等投人品和技术应用关,严格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 全控制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最具关键的环节是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切实达到无公害标准, 过个环节抓不好, 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就失去了基本前提, 其它环节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重点是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控制。在农药的使用上,要 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杜绝已经明确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对允许使用的 农药,也要把握好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同时要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采用教培、天敌等生 物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危害,推广使用新药械、新剂型提商药物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 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化肥使用上,不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生物肥和秸秆还田技术;人畜粪肥在鲜食农产 品收获前的一定时期内不得施用,防止有害病菌对农产品的污染。
三、把好产后关,防止二次污染 生产出来的无公害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包装和运输的环境及使用的包装材料 均须符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严防在产后固操作把关跟不上而导致二次污染,使其失去 原有的商品价值,以致前功尽弃。 四、好认证、管理关,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优化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市 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