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茵陈的副作用(绵茵陈的副作用和禁忌)
绵茵陈的副作用和禁忌
材料:赤小豆50g,绵茵陈30g,鲫鱼500g,姜片3片,蜜枣2个,适量的盐做法:
1、赤小豆需要先放入清水中进行浸泡,至少20分钟,然后将其清洗干净备用;
2、绵茵陈也需要先浸泡后再清洗干净,如果很多泥一定要仔细清洗;
3、将清洗干净的绵茵陈用纱布将其包起来然后扎好;
4、往汤锅中放入足量的清水,再把姜片、蜜枣和赤小豆也放入;
5、另外准备一个锅,倒入适量的油,待油烧热以后将清理干净的鲫鱼放入,煎至两面焦黄;
6、然后把煎好的鲫鱼和包好的绵茵陈也放入汤锅中煲,先用大火煲开以后再改用小火煲汤;
7、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关火。
茵陈和绵茵陈功效一样吗
不是的 不是同科属的植物茵陈-别名 绵茵陈 白蒿、绒蒿、松毛艾。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茵陈有绵茵陈,土茵陈之分,利胆退黄以绵茵陈为好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出于一则传说 艾蒿--物种名称】 艾草 【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绵茵陈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茵陈在四川叫“白蒿”。茵陈是菊科,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主根明显木质,茎单生或少数,高可达120厘米,红褐色或褐色,基生叶密集着生,常成莲座状。茵陈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四川等地;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俄罗斯也有分布。
绵茵陈的功效与作用点用
1、新鮮草鱼约600克、棉茵陈50克、红小豆15克、薏仁米15克、薏米仁15克、薏苡仁15克、黄芩15克、姜3片、小枣1~2颗。
2、鱼清洗沥水,煎至双面淡黄,盛起预留。棉茵陈装进熬汤纱袋内,捆扎好封袋,用冷水侵泡约一分钟,甩干水份,将红小豆、薏米仁、薏仁米、薏苡仁、黄芩等清洗侵泡十多分钟,沥水预留。
3、取一火锅烧开水,将全部解决好的食物放入锅内大火烧开,去掉白沫子,15分钟后改成中文火,再次熬煮大概75分钟。
4、作用:去湿气健康保健,年青人能用绵茵陈熬汤,感觉口苦口臭、易疲劳适得话,当吃“苦”有利心身。
绵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区别:茵陈为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幼苗。绵茵陈就是指菌陈蒿,别名棉菌陈。不包括猪毛蒿,猪毛蒿是北茵陈(通称)。绵茵陈.菊科多年生草本,多分枝。茎生叶二回羽状全裂,裂片丝状,有灰白色细柔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圆锥形花丛。生于海滩、沿海河边。北茵陈几遍全国各地。
绵茵陈能吃吗
茵陈闻着有艾味的香味
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状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的副作用,这些需谨记
白蒿对人体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白蒿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清热利湿,白蒿它还具有降血脂,促进胆汁分泌,改善微循环,降压利尿,解热镇痛的作用,但是脾胃虚弱的人还是要少服用白蒿水,不然的话,可能会引起胃部和肠胃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