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中药材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基地)
中药材产业基地
“四个百亿级产业”包括:以建滔(连州)信息科技产业园为龙头,积极引进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以风电、光伏、水电应用为主导,积极培育风光水互补的新能源发展方式,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利用连州特色水果、东陂腊味、丰阳牛肉干、生猪、中草药等优势农产品资源,培育农产品加工新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百亿级”高端食品药品产业;加强碳酸钙、硅灰石矿产业布局、上下游协同配套及技术研发,高质量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百亿级”高端精细化矿业。
中药材生产基地
屠呦呦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成为现今所有药物中起效最快的抗恶性疟原虫疟疾药,被誉为“东方神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青蒿素原料产地,柳州融安声名大噪。2019年融安县政府工作报告称,中国每年向世界输送的青蒿素原料占总量90%以上,仅融安县的青蒿素原料,就占全球总量的1/4。
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方案
加格达奇有中药材、山野菜、牧草、特色养殖、生态旅游、服务经济六大产业。
加格达奇形成了“多点发力、全面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 依托地域优势,发展林药产业。加林局建设野生中药材抚育基地8万亩、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200亩、中药材人工种植基地1.8万亩、中药材示范园2处160亩,建成了230平方米的寒温带中药资源标本馆、700平方米的森林野菜驯化实验地,现种植老山芹、四叶菜、黄花菜共450亩,建成150平方米山野菜加工厂。 加格达奇林业局职工在移植北药苗木,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
中药材产业园
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本溪药都)位于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域,距本溪21公里,距省会沈阳43公里,基地总体规划面积60KM,建设用地40 KM,产业用地20 KM。包括产业制造、研发孵化、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康复医疗、行政生活、种植示范七大功能分区。基地于2006年7月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为辽宁(本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2006年11月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本溪中药科技产业基地; 2008年9月25日省发改委批准为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
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1、为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编制提供服务保障;
2、宣传中药材产业发展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3、组织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培训、宣传和推广;为中药材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4、组织开展中药材产业展示展洽活动;为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和合作提供服务保障;配合开展中药材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5、负责积极培育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指导生产主体进行产品开发;开展与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等全产业链有关的事务性工作;
6、指导中药材产业协会开展工作;跟踪市场信息,为建立中药材生产导航和预警机制提供服务保障;
7、组织开展中药材品牌建设,为加强对外宣传,开展市场营销,整体打造产业品牌提供服务保障;
8、承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国中药材基地
白云山60多个种植基地,涉及数据规模大,目前无统计占地面积及产值数据,基地可供内部使用及外销。
我国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中对可入药的枣、梅的种植记载。在此悠久的历史背景下,白云山在1997年正式成立,同年在港交所上市。自成立后,白云山及合营企业共拥有60多个GAP基地,成为了GAP基地的佼佼者。
中药材产业基地在哪里
一、安徽亳州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亳州(音博),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有“中华药都”之称,是“四大药都之首”。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以产药、销药闻名于世,并与“祁、禹、樟”州并称四大古药都。经营药材集“川、广、云、贵、浙、西、北、怀、山、土”,贵到“犀角山参”,贱到“菟丝枯草”,药市上有名者有,无名者也有,并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有着“药不到亳州不香,药不到亳州不齐,药不到亳州不灵”之说,安徽的四大名药中亳州就占了二种(铜陵凤丹素、亳州白芍、亳州菊花、岳西茯苓),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种。 近来,安徽亳州投巨资兴建了中国中药饮片物流中心,形成了国内独具特色的中药饮片市场。亳州中药产业正处在加快发展之中,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研发、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提取物生产、中药保健品、中成药制造和综合配套服务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1995年,江泽民同志为亳州欣然命笔:“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二、江西樟树 药不过樟树不灵,不到樟树不齐。 曾是我国中原与岭南舟车孔道,自古有“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之称,樟树港与南昌、九江港并称为赣江三大港口。与景德镇(瓷都)、吴城镇、河口镇齐名江西四大古镇。江西省樟树市在唐朝即辟为药墟,宋元时形成药市,明清时期臻于鼎盛,终成“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的大气候。 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葛玄被尊称为樟树药业鼻祖,阁皂山亦为今日之药都源地。南宋绍兴著名史学家、名医徐梦莘所著《集医录》问世,为樟树最早的医学著作。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药材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1958年,江西省卫生厅在此举办了第一次全国中药材交易会。从20世纪80年起,此交易会每年举办一次。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现规划有面积为500亩,建筑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拥有集商贸、仓储、居家为一体的店铺1000余套,设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交易大厅。 三、河南禹州 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 禹州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盛产白芷、南星、菊花、薏米等药材,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已列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著书立说。 禹州药材交易会自春秋战国开始,一直是全国重要的物质集散地。至明朝洪武时期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禹州已经成为药材汇集之区,填满街市,有粪土,故农家深山大壑采药者往来不绝。全国22省、外越西洋、南洋、东极高丽、北际库伦,皆每车节转而至,真可谓无街不药行,处处闻药香”。长期的药材交易,逐渐产生了以经营类别或区域性质划分的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江西帮、山西帮、陕西帮、祁州帮、商城帮、亳州帮、金陵帮等18个帮会组织,继而形成禹州独特的中药文化。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惟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 四、河南辉县 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 辉县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与远近闻名的“四大怀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产地怀庆府接壤。据统计,这里有中药材品种1017种,其中,山楂、连翘、柴胡、党参、丹参等被称之为国内最地道的药材,年产量达万吨以上。 河南辉县市有着600年历史的百泉药交会,素有“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美誉。百泉药交会是从隋朝大冶年间的庙会演变而来,到明洪武八年(1375年)庙会得到官府承认,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各地药材商贾汇聚百泉,坐地走贩,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药材交易场所。 百泉药交会是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三个药交会之一,与江西樟树药交会、河北安国药交会并称中国三大药材交流大会。1980年,百泉药都恢复,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全国十大药市之一。1994年以后,由于西药、西医的冲击,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思维变异中,逐渐丢失了本有的“中国特色”而被边缘化。2000年以后,中医药复兴,随着2001年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草药材才开始正式走向世界;2003年在中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中药效果显著,被人们重新认识。2008年,百泉药交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元月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中国中药材基地暨常年展”。 五、河北安国 一夜秋风度,十里药香飘。放眼花开落,疑似置琼瑶 古称祁州,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就诞生在这里。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有“举步可得天下药”、“天下第一药市”之称。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百刀槟榔、蝉翼清夏、云片鹿茸、镑制犀角”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 现在安国的东方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立体化、多元化的种植模式,使安国在50万亩耕地上以药材年产量占全省65%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经营触角辐射全国各地及日、韩、香港、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六、湖北蕲春 千门万户悬菖艾,出门十里闻药香。 蕲春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为中国古代六大药都之一(河南辉县、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南禹州、河北安国),素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蕲春的“四蕲”(龟、艾、蛇、竹)更是堪称“中药材宝库”。《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蕲春出产700余种,并拥有杜仲、厚朴、黄柏、白术、丹皮等10多个优良品种。 这里是“药圣”李时珍的故乡,“本草纲目传四海,医圣故里连九州”。他花费二十七载心血撰写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该书被世人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1997年,经国家工商局、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批准,湖北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列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湖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 七、成都市荷花池药材专业市场 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全国十七家定点药市之一。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是1996年由位于成都市五块石蓉北商贸大道42号,原荷花池中药材交易区和五块石中药材市场合并而成。占地80亩,拥有3500个铺面、摊位,年成交量20万吨,药材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并销往沿海一带,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其规模和效益在17个被国家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工商局定点批办的专业药材市场中名列前三位,是西部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2009年8月6日,全省唯一、全国17家之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已整体迁入成都国际商贸城,现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设施最齐备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虫草集散中心,2010年市场成交额已近300亿元。2010年,商务部授权发布了中国第一个中药材指数——“中国·成都中药材指数”,成为全国中药材市场的风向标。 中国十大药市 百泉药会、安徽亳州、广州清平、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西安康复路、甘肃陇西、河南禹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的药材市场。 中国五大药都 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河南辉县、河北安国、江西樟树。 四大药都 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河北安国,河南辉县; 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 全国五大药都药交会时间 河北省安国市祁州药材交易会:会期在每年4月下旬; 江西省樟树市药材交易会:会期在每年10月l5日-11月1日; 河南省辉县百泉药材交易会:会期在每年4月上旬; 安徽省亳州市药材交易会:会期在每年9月18日至下旬末; 湖北省蕲春县蕲州药材交易会:会期在每年10月8日~15日。 全国三大药交会 河南辉县百泉药交会、江西樟树药交会、河北安国药交会。
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以个人名义出口药材的我没接触过,药材一般都是B2B(公司对公司)
如果你是个人,首先你需注册一个公司,或挂靠一家贸易型公司。亦或间接出口(把货物供给做中药饮片出口的生产企业)
想出口中药材到国外,需要做哪些工作?
1.开发国外客户,并让客户达成购买意向,具体怎样开发客户这里就不赘述。
2.如果已有国外客户且达成购买意向。需要做的是:与客户签订合同。中药材属于特殊的商品,需把货物的质量要求都明确,包括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进口国对中药材检验要求,具体质量要求有:药材的产地,规格,含量,水分,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等,质量达成一致,避免合作中因质量问题出现不愉快,PS 出口货物不像在国内销售,退货很麻烦
3.商检。药材出口需要商检,根据各地政策,严格程度不同。但现在国内各地药材出口 商检都走网上申报系统。具体咨询当地商检部门
4.找一个专业并靠谱的货代。报关,运输,清关 这些都交给货代即可。每步都需要不同的单据,不同国家药材出口需要的单据不同,到时需要哪些单据货代会向你索要。
5.自身资质与实力。若是贸易商 无需工厂,只走贸易程序即可。若是生产厂家出口,那需要硬件、软件实力跟上。有国内GMP证书这是最基本的,如若需要还需过进口国的相关认证或验厂
只是根据个人经验的浅谈,希望更专业的指正,补充,拍砖
中药材产业基地有哪些
1、节能环保产业:
兰州新区将逐步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一体化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废物、城市污泥等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兰州新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区域性集散交易中心。
2、清洁生产产业:
依托现有的中川园区、秦川园区、精细化工园区等各类园区,推进工业企业聚集发展,集中有效处理新区辖区范围内的污废,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建设绿色工业园区。
3、清洁能源产业:
建立兰州新区鼓励清洁能源消纳的有效机制,加大电价市场化改革力度,着力推动新能源产业与先进高载能产业及产业园区联动发展。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大力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建设新能源示范新区、绿色能源示范新区。
4、循环农业产业:
加快建设玫瑰小镇、美丽乡村、设施农业及田园综合体等平台和载体,构建生态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
5、生物医药产业:
鼓励企业加大新药研发和中药材品种二次开发,提高中药材资源的产品附加值。引进国内大型中医药企业来兰州新区投资,扩大中医药生产加工规模。
6、文化旅游产业:
以西部恐龙园、蓝天城、房车露营地等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引进项目,打造民族风情线和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等高端品牌旅游产品。发展兰州新区休闲游、乡村游、健身游,开发休闲度假、探险运动、民俗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
7、通道物流产业:
依托中朱铁路、中川城际铁路、张掖三四线、中兰客专等国家铁路和中川机场在兰州新区形成交通枢纽优势和物流节点功能,构建多式联运大通道。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打造绿色商品供应链。依托中新南向通道,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
8、数据信息产业: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港”和“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设云计算中心、西部数据存储中心、遥感图像解译中心、大数据决策服务平台,争取全省数据信息项目落地兰州新区。搭建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培育兰州新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9、军民融合产业:
依托凯博、和盛堂、银隆等企业的科研技术优势,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极争创全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军民融合创新平台。集中力量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10、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着力提升石油钻采装备、新能源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装备制造业系统集成和配套能力打造集成电路重点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兰州新区电子元器件制造向高端电子设备制造转变。积极推进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大科学装置创新创业园和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
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报告
甘南州包括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
2004年全州建立各类特色产业生产基地61.90万亩,其中青稞生产基地25.23万亩,藏中药材产业基地7.38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39万亩,全州各地兴起了一批规模化特色产品生产乡(村),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2018年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03.5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7.9万亩,经济作物面积36.8万亩,青饲料8.8万亩。